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8-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

  A.应用学科

  B.新兴学科

  C.基础学科

  D.边缘学科

  2.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3.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4.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5.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6.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 )原则。

  A.教学相长

  B.综合课程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7.美国心理学家盂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

  A.遗传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获得性

  8.“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思想体现的是哪种儿童发展观?(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发生认识论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1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力

  D.分化概念

  1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13.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14.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15.皮亚杰所划分的认知发展阶段中,11~15岁属于(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通过列提纲或利用图形整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7.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怖症

  D.抑郁症

  18.维纳归因理论中内部且稳定的归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9.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

  C.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

  20.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分析的是古希腊哲学家(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多德

  D.毕达哥拉斯

  21.( )是指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如校园面积、校园布局、学校建筑、教学设备、图书馆,等等。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学校文化

  D.物质文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卢姆。


  2.功能固着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一。


  3.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4.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3.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 自己也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 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上面这个案例。


   2.小聪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升初中的升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 次考试给小聪的打击不小。从此,小聪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小聪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 什么?如何帮助小聪摆脱困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基础学科。

  2.B【解析】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A【解析】“陵节而施”是指超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来施予教育。这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4.C【解析】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

  5.A【解析】由学科课程的定义可知。

  6.C【解析】“长善救失”是指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失误。“过少、过急、过难、过易”这四种毛病都在于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到学习之上,教书的人知道了学生的这些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

  7.C【解析】模仿毫无疑问是教育中的~个重要因素,但人类的模仿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其意识性和目的性。

  8.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9.B【解析】注意是和意识密切相关的,但是不同于意识。它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因此,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10.B【解析】“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心境情绪的表现。

  11.D【解析】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因此,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变式可以提高概括的成效,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对概念有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

  12.A【解析】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丽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合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13.C【解析】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即智力多元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14.C【解析】精神分析法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显示其效果:精神宣泄,自省,反复剖析。因此,宣泄疗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15.D【解析】0~2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2~7岁属前运算阶段,7~11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11~15岁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16.C【解析】组织策略是整理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等。

  17.D【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18.A【解析】能力属于稳定发挥作用的因素。

  19.C【解析】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20.B【解析】苏格拉底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分析。

  2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文化的含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二、辨析题

  1.错误。理由: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鲁纳。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

  2.正确。理由:略。

  3.错误。理由: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生学业产生的影响不同,教师可使学生处于一种适当的焦虑水平,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4.错误。理由: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三、简答题

   1. (1)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所以当我们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 深刻地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如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比例关系,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 系等,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2.(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 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 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能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 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3.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等,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

   4. (1)精选教材。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 科中基本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从 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缩构化、一体化、网络化。这既有助于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及断裂点,也有助于预测以后学习的发展带、发 展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是从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从微 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仅仅交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条件下如 何迁移所学内容。因此,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以及元认知策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它们又能够提 高学习者的迁移意识。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学生掌握了关于电路的物理知识,并不代表他具备了维修电路的能力,因此在启发学生掌握知识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答案要点】

  (1)小聪面临的是挫折适应问题。

  (2)原因是由于考试失败,小聪一直学习成绩很好,不能够接受这次失败。(3)可采取的措施:

  ①帮助小聪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与思想准备;②帮助小聪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目标;③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④帮助小聪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