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8-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观,“白板说”的观点属于(  )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能动论

  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3.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4.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5.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属于( )。

  A.原型启发

  B.定势

  C.迁移作用

  D.功能固着

  6.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把成败的责任归因于努力程度,这属于( )。

  A.稳定的外在的归因

  B.不稳定的内在的归因

  C.稳定的可控归因

  D.不稳定的可控归因

  7.“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8.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度?(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法

  B.锻炼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10.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科夫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1.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A.能否充分考虑教学情境

  B.能否更多地考虑课堂的管理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关注自身的生存适应性

  12.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3.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14.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15.“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应用

  16.在意义学习中,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的学习被称作( )。

  A.综合学习

  B.并列学习

  C.类属学习

  D.总括学习

  17.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8.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9.将“青蛙桌子”想象为青蛙在桌子上跳来跳去,是运用了哪种记忆术?( )

  A.缩简

  B.谐音联想法

  C.关键词法

  D.视觉想象法

  20.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利用榜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属于( )。

  A.直接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21.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能进行惩罚。


  2.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注重学生学科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4.对于中学生的品德教育,说服教育的方法最为有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哪些?谈谈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3.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简述知觉的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材料一研究发现,美国某个知名家族,其祖辈是著名的律师、神学家、哲学家等,家族的后辈里出了多个大学校长、大学教授等各界精英。

  材料二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材料三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十三,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很惭愧,他哥安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大器,晚成。”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

  (1)结合上述材料,论述遗传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2)试论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2.教师正在讲课,突然天色大变,狂风呼啸,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哗哗哗……大雨倾盆而下,学生坐不住了,窃窃私语声越来越大。见到这情景,教师暂时中断原有的教学计划,顺应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趴在窗前尽情地观察起雨景来,学生十分钟后才回到位子上。

  师:谁能用我们背过的古诗词来形容一下刚才的天气?

  生:山雨欲来风满楼。

  生:碧山还被暮云遮。

  生:巴山夜雨涨秋池。

  生;气蒸云梦泽。

  生: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生: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师:好,这一句极为贴切。

  生:老师,我认为应该是“白雨跳珠乱入窗”才对。

  生:改为“乱敲窗”更好,“乱敲窗”说明了雨点大,而且雨点像个调皮的娃娃,好像也要挤进来和我们一起读书一样。(众笑)

  生:老师,我也觉得“敲”字好,好像在“咚咚”地打奏乐器,真好听。

  改完诗,教师又要求同学们把刚才的雨景和争论都写下来,不长时间,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习作便应运而生。

  请结合材料分析该教师的教育行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刺激、他人影响和学校教育等,这是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此理论典型的代表。

  2.[答案]C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3.[答案]A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介,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5.[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定势的概念。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6. [答案]D 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努力程度是个体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它属于内部的可控的归因,且努力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又是不稳定的归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答案]A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 充实。这就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原理,“举一反三”和“闻一知十”所列举的都是同一类事物,不改变新学习内容的实质。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 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 认知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具体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 一种学习活动中,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8.[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可以从具体事物中获得表象从而进行逻辑思维,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第三个阶段。

  9. [答案]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子李子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们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法。

  10.[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德育原则。

  11.[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成长的第三阶段,而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12.[答案]A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过急,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

  13.[答案]A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问题发现教学法”。

  14.[答案]A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5.[答案]B 略。

  16.[答案]D 略。

  17.[答案]C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18.[答案]D 心理辅导的目标主要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19.[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各种记忆术。通过心理想象将“青蛙一桌子”想象为青蛙在桌子上跳来跳去,是“视觉想象法”,所以选D。

   20. [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强化。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指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榜样 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负强化是强化的一种,是通过 撤销一个厌恶刺激,来加强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本题中教师利用榜样来强化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属于替代性强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1. [答案]A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二、辨析题

   1.错误。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应给以必要的惩罚,有两种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 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但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不是凭空而起的,而 是要建立在熟练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否则要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就无从谈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更 高层次的要求,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学校教育既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能偏重其一。

   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发挥主导作用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第二,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第三,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4.错误。对于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常用的德育方法包括好几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在具体使用中,应视具体情况综合灵活运用,使之能优势互补,不可简单断言某种方法优于其他方法。

  三、简答题

  1.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共分为八个阶段:一.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二.自主感对羞耻感(2~3 岁);三.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岁);四.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岁);五.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六.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七.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八.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创建优秀班集体方法与途径: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2) 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 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3)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

  (4)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5)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

  3.(1)学校教育是以文化影响为主体的环境,它影响着学生的主要环境形式是教材,这特别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自觉的影响过程,又是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影响过程,它特别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任何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所不及的。

  (3)学校教育由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施教。

  (4)学校教育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中学习的形式,使青少年儿童集中精力受教育,适合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适合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任务。

  4.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

  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知觉的这种特点叫做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2)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同时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可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人作为主体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发展的;人们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并 为了实现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

  2.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教师充分展示了他应对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让恶劣的天气变成了促进教学的客观工具,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该教师教学机智的良好体现。

   同时,该教师非常注重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作用相结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但是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无法代替学生学习。 成功的教学有赖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和学生的对话中,该教师只是提了一个问题,给了学生一句评价。虽然话简短,但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 了学生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引发他们主动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