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09

北京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育德教育《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当学生取得好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2.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

A、发现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下位学习

3.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学习     D、掌握学习

4.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5. 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习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地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6.守恒观念形成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    ).    

A、问题解决      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        D、接受学习

8.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

A、情绪低落     B、焦虑          C、紧张           D、注意障碍

9.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

A、4遍          B、6遍          C、8遍           D、9遍

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

A、4遍          B、6遍          C、8遍           D、9遍

10.“头脑风暴训练”的提出者是(    ).

A、奥斯本       B、布鲁纳        C、吉尔福特       D、奥苏贝尔

二、填写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即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              

                                                                       
12、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个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11、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即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             


13、元认知知识包括三部分,即关于个体的知识、关于任务的知识和11、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即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             


14、学科的11、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即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              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15、              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他人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


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6、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称为             


17、非测验评价技术中,观察法包括行为检查单、轶事记录和             


18、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个体的认知能力和             


19、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             


20、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领导方式、课堂管理技术、教师的期望和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





22、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23、陈述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






24、要改变一个人的品德,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促使他陷入认知失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5、什么是先行组织者?








26、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的概括?







27、列举至少6种改变学生行为的心理辅导方法。







28、简述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论述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30、请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    2、D,    3、B,    4、B,      5、C,    

6、C,    7、A,    8、A,    9、B,    10、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社会文化研究

12、关键期

13、关于策略的知识

14、基本结构

15、观察

16、问题解决

17、等级评价量表

18、社会关系

19、教学效能感

20、教师的情绪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错。最早为具体运算阶段。

22、错。之后。

23、对。陈述性组织者不同于比较性组织者,其作用在于新旧知识间建立类属关系(p123)。

24、错。认知失调只是内部条件之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5.什么是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2分)

比新材料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2分)

与原有认知观念和新学习内容相关联的(2分)

26.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的概括?

知识的概括是获得对一类事物抽象、一般、理性认识的认识的过程(2分)

充分利用变式(1分)                

科学地进行比较(1分)

使用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1分)

启发学生自觉进行知识概括(1分)

27. 列举至少6种改变学生行为的心理辅导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处罚法

(6)自我控制法  等

每点各1分。

28. 简述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3分)

(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1分)

(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1分)

(3)技能目标: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论述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

场依存场独立;冲动型沉思型;辐合型发散型;立法型执法型司法型;(2分)

(二)智力差异

智力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早晚;性别差异(2分)

(三)教育含义

a 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1分)

b 利用与学习者认知方式相一致的教学策略;根据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对策(1分)

c教学不仅适应智力差异,而且要促进智力发展。(1分)

适当展开、举例1-3分。

30、请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判断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以上每点各1分,展开论述1-3分,举例1-2分。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