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09

北京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通过不断强化,使其逐渐接近目标,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是(    )方法。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        C、行为塑造        D、示范

2、一个学生很害怕狗,我们让他先看狗的照片,与他谈论狗,并让他靠近笼中的狗,最后让他抚摸、抱狗,以致消除对狗的恐惧。这是(    )方法。

A、系统脱敏      B、强化            C、行为塑造        D、自我控制

3、艾里斯的ABC理论中“B”指的是(    ).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获得正向的情绪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4、通过改变肌紧张、减轻肌肉酸痛来应对情绪上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这是(    )方法。

A、自我控制       B、认知调整       C、全身松弛训练    D、强化

5、下列不属于总结性评价方式的是(    ).

A、随堂测验       B、单元考试       C、期中考试        D、期末考试

6、在考试中,学生只能根据题目做出对与错、是与否反应的题目属于(    ).

A、客观题         B、主观题         C、任意题          D、选择型题

7、认知目标的分层中,属最高层次的是(    ).

A、知识           B、应用           C、评价            D、分析

8、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出判断,这是(    ).

A、刻板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晕轮效应

9、“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人际交往中(    )现象。

A、相似吸引       B、互补吸引      C、邻近吸引     D、外表吸引

10、造成人产生压力的最主要的来源是(    ).

A、不良自我概念   B、人际关系       C、环境压力     D、无机性刺激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儿童多动症既包括神经方面的障碍,又包括_________的障碍。

2、强迫症既表现为内部“强迫观念”,又表现为_________ 。

3、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是_________

4、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是_________

5、两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群体是_________

6、那些以个人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友谊为基础而结成的群体是_________

7、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非常突出,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即“一点发亮,照亮四周”,这是_________效应。

8、在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上,部分教师对学生学习缺陷反应过分强烈,表现为降低学生学习动机,减少学生的学习机会,是属于_________教师。

9、教师将自己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学生自动地按教师期待的方向塑造自己,这是_________效应。

10、教师个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是_________状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有时出现违反自己意愿的观念、冲动或疑虑等心理活动的中学生,是患上了心理强迫症。


2、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达到预定的结果。


3、学校非正式群体对于实现正式群体的目标只有消极作用。


4、当人们面临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超过机体自身调节和控制能力,就可能导致心理、生理功能的紊乱而致病。


5、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学校人际关系中主要形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何谓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哪些?


2、教师在备课确定教学目标时,如何进行教学任务分析?


3、什么是群体,群体有哪些心理功能?


4、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哪些影响?


5、简述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教师如何利用自我实现预言提高教学效果?



2、结合实际,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5、A    6、A    7、C    8、B   9、A   10、B

二、填写题:

1、精神方面    2、外部强迫行为      3、教学目标            4、任务分析           5、群体

6、非正式群体      7、晕轮          8、过敏型       9、教师期望          10、 职业倦怠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1分),说明:强迫症是指病人意识上反复出现不能控制的观念、思想、恐惧、冲动和疑虑。而且要以强迫症状为临床特征的。(3分)

2、答:错(1分),说明: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有知识技能目标,还要有情感态度目标。(3分)

3、答:错(1分),说明:学校正式群体中有非正式群体是正常的,而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和消极之分,××××,非正式群体对实现正式群体目标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3分)

4、答:正确(1分),说明:教师面对强烈而持久的压力,个体本身已不能调节和控制,必然要导致身心疾病。(3分)

5、答:正确(1分),说明:学校作为正式群体,由于教育目标及管理机制的客观存在,人际交往中肯定会表现出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3分)

四、简答题:

1、答: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方面形成良好适应。――――(2分)

   心理辅导的途径有: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4、结合班、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4分)

2、答:教师在备课确定教学目标,要保证目标的实现,对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可以作如下分析:1、确定学生的原有基础,即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关知识和技能等。――――(3分)2、分析从学习起点到学习目标之间所必须掌握的先行条件,即必要条件和支持条件。――――(3分)

3、答:两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就是群体。――――(2分)

   群体的心理功能有:1、归属功能 2、认同功能 3、支持功能 4、塑造功能。――――(4分)

4、答: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期望可以对学生产生如下影响:

(1)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的影响。――――(2分)

(2)教师期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2分)

(3)教师期待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2分)

5、答:现代社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社会各界也表现出对教师工作的高期待。教师面对来自校内和校外及自身家庭生活的压力,会在心理上引起诸多反应。教师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就其维护策略而言,可以以主观、客观两方面入手:

主观上,1、教师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2、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压力。3、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适当休闲以缓解压力。――――(3分)

客观上,1、学校在工作安排上给教师减压。2、社会在各方面要给教师在物质、精神方面的支持。3、安排专家做适当的心理治疗。――――(3分)

五、论述题:

1、答:(1)罗森塔尔试验证明: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应验了。这就是“自我实现预言”。――――(1分)

(2)罗森塔尔的“自我实现预言”,其实是个“善意谎言”,之所以能够在学生身上实现,这是中小学生向师性心理特点的表现。我们教师就要在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通过“自我实现预言”去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可以以以下几方面去做:

①对学生抱有“适当的”高期待,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循环。――――(3分)

②避免造成消极的心理循环。――――(3分)

首先要堵住“差生”产生的关口。其实,新开课程要避免因学生在其他学科的表现不好而对他们抱有成见,再次,教师要改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

③帮助“差生”突破低期待的不良循环。――――(3分)

2、答:(1)所谓课堂气氛就是教学过程的软环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态度。――――(2分)

   课堂气氛按性质来分,有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具体而言可以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领导方式,在教学理念方面要改变传统观念,为以学生为本,以民主型领导方式来管理课堂、烘托课堂民主氛围。

第二、讲究课堂管理艺术。

根据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管理艺术。如:洞悉、兼顾、保持全班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尤其是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第三、适当地运用教师期望。

第四、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8分)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