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育德园师(www.ysedu.com)
2013-06-09

北京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当学生取得好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2.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3.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

A、1903          B、1913            C、1914            D、1900

4.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5. 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认知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6.守恒观念形成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中     D、教学过程之后

8.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

A、焦虑           B、情绪低落     C、紧张            D、注意障碍

9.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

A、发现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下位学习

10.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二、填写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即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              。                                      
12.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个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
13.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自身认知的认知,它包括元认知知识、           和元认知监控与调节。

14.学科的       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15.      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他人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6.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称为     。
17.一个好的行为目标应该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          。
18.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         、内化三个阶段。

19.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       。
20.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叫做         。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


22.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里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是精加工策略。


23.高创造性的人一定都是最聪明的人。


24.测验的效度重要性大于信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简述联结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6.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27.简述团体心理辅导的历程。


28.简述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论述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30.请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 2、A, 3、A, 4、B, 5、D, 6、C, 7、C, 8、B, 9、D, 1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社会文化研究 12、关键期  13、元认知体验  14、基本结构  15、观察

16、问题解决  17、行为标准  18、认同   19、教学效能感   20、任务分析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错。最早为具体运算阶段。

22、错。组织策略

23、错。创造性与智力没有直接线性关系。

24、对。测验有效度会有信度,但有信度未必有效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简述联结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联结学习理论: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强化很重要(2分)

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顿悟和理解很重要;受预期引导而不是习惯支配(3分)

26.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灵活运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1分)

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1分)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的特点(1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分)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1分)

27. 简述团体心理辅导的历程。

(1)确定主题和目标

(2)活动方案设计

(3)团体成员选择与发动

(4)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

(5)效果评估

每点各1分。

28. 简述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3分)

(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1分)

(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1分)

(3)技能目标: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论述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

场依存场独立;冲动型沉思型;辐合型发散型;立法型执法型司法型;(4分)

(二)智力差异

智力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早晚;性别差异(4分)

(三)教育含义

a 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1分)

b 利用与学习者认知方式相一致的教学策略;根据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对策(1分)

c教学不仅适应智力差异,而且要促进智力发展。(2分)

适当展开、举例1-3分。

30、请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判断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以上每点各2分,展开论述1-3分,举例1-2分。


育德园师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报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育德园师课堂”

加入QQ群一起来考证!

QQ群号:723236610

点击进入

育德园师客户端

报考,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一键安装做题